亚洲经典一曲二曲三曲图片,欧美精品性爱在线视频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97色在线 | 亚洲

    <th id="nyo7v"><tbody id="nyo7v"><table id="nyo7v"></table></tbody></th><td id="nyo7v"></td><td id="nyo7v"></td>
    
  • 歡迎來到作文網!
    • 官方微信

      作文網微信

      (www_zuowen_com)
      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

    作文 > 文庫 > [寒假征文]走馬樓三國吳簡探究_800字

    [寒假征文]走馬樓三國吳簡探究_800字

    2018-02-28 來源:作文網原創(chuàng)

      走馬樓吳簡是長沙出土的最珍貴文物之一,現(xiàn)存放于長沙簡牘博物館。長沙簡牘博物館正舉辦《三國的湖南.走馬樓吳簡》主題展覽,利用寒假時間,我前往進行了探究。

      通過出土的走馬樓吳簡,可以證明在三國時期的吳國嘉禾元年(即公元232)年間,簡牘應用十分廣泛,涉及紀年、軍事、地理、賦稅、人口、司法等諸多方面。我不禁產生了疑問,在漢和帝元興元年(即公元105年),蔡倫就已經改進了造紙術并奏報朝廷,開始進行推廣。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的吳國,簡牘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載體?紙是在什么時候取代簡牘的呢?

      經過探究,我得出結論,從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開始,直到三國末年或者西晉初年,經歷了近兩百年時間,紙才最終取代簡牘,成為了文字的主要載體。而走馬樓出土的三國吳簡,所產生的時代正處于這一文字載體重大變革的前夜,展現(xiàn)了簡牘最后的輝煌。因為在這之后,就再也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有價值的簡牘文物了。紙的時代,即將開始了!

   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

      通過參觀和考察,我發(fā)現(xiàn)從戰(zhàn)國時間到秦漢,再到三國時間的吳國,簡牘的形狀并沒有發(fā)生太大變化。簡牘用竹木制成,制作工藝復雜,要經過備料、片解、刮削、殺青、編聯(lián)等工序。因為比較笨重,既不方便書寫,又不方便閱讀。因為一本書要用很多簡牘串在一起,人們用“冊”、“編”、“卷”來稱書籍的篇幅。在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里記載過《韋編三絕》的故事,孔子讀《周易》多次翻斷了編聯(lián)簡牘的牛皮帶子,由此可見,用簡牘記載和閱讀文字是多么的不方便!

      在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書《兩漢的科技與文化》這一章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蔡倫改進造紙術后,紙的使用日益普遍,逐漸取代了簡帛,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”。看來,這個“逐漸取代”的過程持續(xù)了相當長的時間。我又想到“洛陽紙貴”這個成語。具《晉書.左思傳》記載,左思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,他在三國滅亡后,在西晉初年(大約公元291年左右)寫出了《三都賦》。因為文章寫得太好,而印刷術當時還沒有被發(fā)明,大家爭相抄寫,以至于紙一時供不應求,貨缺而貴。由此可見,到了西晉初年,紙已經取得簡牘,成為主要的文字載體了。不然我們聽到的也許就是“洛陽簡貴”的故事了。

    初一:張譽翔

    不夠精彩?再來一篇
     
   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:17310823356

    關于我們 | 營銷合作 | 友情鏈接 | 網站地圖 | 服務協(xié)議 | 投稿須知 | 問題反饋 | 聯(lián)系我們

    京ICP備09032638號-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:1101081950號

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6762110 舉報郵箱:wzjubao@tal.com

   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1 szhslsb.cn 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