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经典一曲二曲三曲图片,欧美精品性爱在线视频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97色在线 | 亚洲

    <th id="nyo7v"><tbody id="nyo7v"><table id="nyo7v"></table></tbody></th><td id="nyo7v"></td><td id="nyo7v"></td>
    
  • 歡迎來到作文網(wǎng)!
    • 官方微信

      作文網(wǎng)微信

      (www_zuowen_com)
      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

    作文 > 寫作指導 > 文學常識 > 中考文言詩文復習妙法小貼士(五)

    中考文言詩文復習妙法小貼士(五)

    2009-04-30 來源:語文報·中考版

      10判斷句如何識別?

      現(xiàn)代漢語中的判斷句,一般要用判斷動詞“是”來聯(lián)系,如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。有些表示日子、天氣、籍貫的判斷句也可不用判斷詞“是”,如“今天星期五”“明天晴天”“他甘肅人”等。

     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,主要指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。翻譯時,主謂之間要加上“是”。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:

      (1)“……者,……也”(主語后面用“者”表示停頓,謂語后面用“也”表示判斷)。如:陳勝者,陽城人也。(《陳涉世家》)

     。2)“……,……也”(主語后面不用“者”,只在謂語后面用“也”)。如: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(《論語·為政》)

     。3)“……,……者也”(主語后面不用“者”,謂語后面連用“者也”)。如:城北徐公,齊國之美麗者也。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
     。4)“……者,……”(主語后面有“者”,謂語后面無“也”)。如:粟者,民之所種。(《論貴粟疏》)

     。5)用“乃”“則”“即”“為”等幫助判斷。如: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。(《岳陽樓記》)/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。(《陳涉世家》)

     。6)不用“者”“也”。如:劉備天下梟雄。(《三國志·吳志·魯肅傳》)

      用“是”表示判斷,是較為晚起的。如:①問今是何世。(《桃花源記》)?蛐②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蘭是女郎。(《木蘭詩》)

      同學們還應注意如下幾種特殊的判斷句:

      其一,表示比喻。如:曹公,豺虎也。(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

      其二,表達較復雜的內(nèi)容。如:夫戰(zhàn),勇氣也。(《曹劌論戰(zhàn)》)

      其三,解釋原因的判斷句。如: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。(《出師表》)

      11被動句如何識別?

      和現(xiàn)代漢語一樣,主語不是動作的發(fā)出者,而是動作的承受者,這樣的句子我們稱為被動句。被動句可分為兩大類: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和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。不管哪種形式的被動句,我們在翻譯時,都要在主語后面加“被”字。

      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主要有:

     。1)“為”表被動。如:兔不可復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(《韓非子》)

     。2)“為……所”表被動。如:梅花為寒所勒。(《西湖游記》)

      (3)“見”表被動。如:秦城恐不可得,徒見欺。(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“徒見欺”譯為“白白地被欺騙”。

     。4)“于”表被動。如:而君幸于趙王。(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今譯:而您被趙王寵幸。

      (5)“見……于”表被動。如: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。(《莊子·秋水》)

      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,即不借助被動詞,但意念上表示被動。如:帝感其誠。(《愚公移山》)此句雖沒有表被動的介詞和結構,但主語“帝”是被動者。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。今譯:天帝被愚公的誠意所打動。

      12省略句如何識別?

      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,但又有所不同。表現(xiàn)在兩個方面: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,二是現(xiàn)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中也可以省略,如主語、謂語的省略。碰到省略句,我們在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,習慣上用括號表示。

     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,常見的有:

     。1)省略主語。如:忠之屬也。(《曹劌論戰(zhàn)》)該句省略了主語“此”,代前文“小大之獄,雖不能察,必以情”這種做法。今譯:(這是)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。

     。2)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。如:①擇其善者而從之,(擇)其不善者而改之。(《論語·述而》)/②一鼓作氣,再(鼓)而衰,三(鼓)而竭。(《曹劌論戰(zhàn)》)

     。3)省略賓語。如:①投(之)以骨。(《狼》)這句省略了動詞的賓語。今譯:把骨頭扔給(狼)。②君與(之)俱來。(《隆中對》)這句省略了介詞的賓語。今譯:你和(他)一起來。

     。4)省略介詞。如:①林盡(于)水源。(《桃花源記》)今譯:桃花林(在)溪水發(fā)源的地方?jīng)]有了。②急湍甚(于)箭。(《與朱元思書》)今譯:湍急的水流(比)箭還快。

     

    不夠精彩?再來一篇
     
   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:17310823356

    關于我們 | 營銷合作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服務協(xié)議 | 投稿須知 | 問題反饋 | 聯(lián)系我們

    京ICP備09032638號-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:1101081950號

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6762110 舉報郵箱:wzjubao@tal.com

    作文網(wǎng)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1 szhslsb.cn . All Rights Reserved